建筑学翻译刍议
作者:古龙 2009-07-04语际翻译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s://www.scientrans.com
∗本栏目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部分已经过本站编辑和整理,如有版权事宜请联系Email/MSN jesczhao@hotmail.com
由于信息闭塞的缘故,太多人认不清楚书籍的定位,这里似乎存在矛盾:一方面说建筑类书籍的读者大多成熟,一方面又说太多人认不清楚这些建筑类书籍的定位,原因是建筑成了经济与国力发展之所系,成了全民运动,是脱贫致富的希望,是政绩的表现。而且中国并不是惟一的希望通过建筑来传达一种实力攀升讯号的国家,处于上升期的社会,总会产生一些在文化评论家看来所费不糜、甚至不惜血本与离经叛道的新设计和新建筑,如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日本。极端总是会带来走样——最轻微的,比如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了国家大剧院、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了CCTV新大楼之后,当前一些中国建筑师对于讲求形式与形式主义(Formalism)、手法主义(Mannerism)之间界限的理解愈发混乱,愈发厘不清建筑理念,很多竞标方案在形式上愈发离奇。从大局观之,不论哪个层次,最顶级的书才值得翻译,其他资源还是配置在本土人才的培养吧,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更大一些。
由于国外建筑学原始文献庞杂,且分布离散,本人不揣简陋,将值得及早翻译的著作(文中已提及者略)列于此,失之偏颇和不当之处,请学人明示。
译者水准
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把科技翻译做好?一般人认为翻译外文,那就外文要好,例如法文好就能翻译所有的法文文稿,其实不尽然。翻译的任务是在尽可能发挥其社会功能的条件下,实现语际的尽可能完善的意义转换,寻求尽可能准确的意义对等。双语之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包括概念、形式、风格、形象和文化等多个层次、多个方位,并非平面的、单向的。语际的转换有语音层的转换,即音译;有语言文字形式上的直接“移植”,如拉丁文、法语、德语词语之移植于英语之中等。[103]语音层和文字形式的转换都是语际的表层转换,翻译关注的中心是意义层的对应转换,涉及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语际转换。因此,如果一位外语专业博士水准的译者,不懂建筑学而要翻译建筑学文章,也一定错误百出,即便让其保留原文术语,也一样。这里强调的是,如果说文学作品能“感人”,那么科技论著需要“益智”,科技翻译要传达的是理念和技术,外文只是工具,而许多人可以达到科技翻译所需的语言门槛,但决胜点不在外文,在于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以及本国文字。科技翻译的成功要素,按重要次序:领域专业素养、中文程度、外文程度。
1. 领域专业素养即建筑学素养的关键性不言自明,外国建筑学著作中偏于思想类的文本部分,即形而上的哲学思考部分尤其仰赖于此。另外,科技翻译受两个民族(或国家)科技发展程度的影响,如果本国科技不发达,译者没有相当程度的领域知识,翻译高深的论著必然会有困难或不能胜任。有些译者对于自己不懂或没把握的部分干脆跳过不译,用平滑的语言将上下文不露痕迹地连缀起来,是不可取的。
2. 中文程度包括文字功底和文采。请注意指的是文字功底,不是文学程度,也不是国学程度。五四运动以降,中国人已经不用艰涩的文言文了,但很多人以为白话文好写,以为会讲话就会写白话文,其实不然。为什么有些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评论
- seme: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seme: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建筑学翻译刍议
2008-10-24 16:38:48 - 翻译[1]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文学类、思想类和科技类,我认为建筑学著作翻译则介于科技类和思想类之间,因为其兼具技术、艺术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基本上不会有人把“大师作品集”视为科技书籍,也...
- 第四届IEEE生物信息与生…
2009-6-30 19:42:01 -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IEEE生物医学工程协会(EMBS) 承办单位 开始日期 2010/06/18 结束日期 截稿日期 2009/1...
- 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
2009-6-30 19:35:58 - 基本信息主办单位: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 开始日期 2009/11/01结束日期 截稿日期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