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翻译
作者:古龙 2009-07-04语际翻译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s://www.scientrans.com
∗本栏目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部分已经过本站编辑和整理,如有版权事宜请联系Email/MSN jesczhao@hotmail.com
,因此,求新奇,求时髦就总是一种趋势,抗拒不得;这种趋势对语言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往往会增强语言的模糊性。近年来,出现的“妻管严”(与气管炎谐音)“下海”“接轨”“侃大山”等等词语的出现就是明证。
不同语言自身特点有所不同,其模糊性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汉语模糊性的某些表现形式也不同于英语:
I.作为非形态度语言的汉语无任何词形变化,同形异义的字或词太多,这就给不熟悉其模糊性的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困难。比如,在“家书”“国书”“文书”“秘书”“支书”“书记”等词中的“书”字与一般可译为“book”的“书”大相径庭;同时,中文由长于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概念,据统计,中国人关于“死”的说法就有50 余种,诸如“谢世”“溘世”“下世”“弃世”“卒”“殁”“安息”“长眠”“殉国”“殉职”“殉难”“捐驱”“圆寂”“示寂”“示灭”“驾崩”“山陵崩”“大薨”“大行”“登遐”“登仙”“见马克思”等等。汉语的这个特点只能使人进一步加深对词语非对应性和模糊性思维的认识和研究。
II.从结构上来看,汉语中,“无主”句居多。动作的施主往往“隐藏”起来。如“若能减价,比方说百分之三,可望成交。”(If you can reduce your price by, say, 3%, we can probably conclude the business.);“现报盘如下,以五天内复到为准。”(We are making the following offer,subject to your reply reaching here within five days.);“随函附上询价单一份。”(We are enclosing an inquiry note.这时,译者只能根据语或上下文来判定施主。另外,汉语有的结构式(patterns of structure)往往很难找到英文的对应结构(the correspondence of patterns),如“有”字句:“有多高?”“有二米高”“有她高”“有那么高”等等;学生看了这类句子会觉得无从着手。
III.汉语虚字或虚词(functional words)很多,其内涵很空灵,有时只有语法功能,其语义很模糊;而由这些虚字派生出来的词语,其内涵或外延的模糊性较为明显,如在“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中的“有所”与在“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句中的“有所”的含义就有所不同。英文没有这类跨层结构组合词语,汉译英时便觉得无章可循。
大学汉译英教学中的好多问题,往往不是来自英语本身,而是出自对自己母语的无知或知之甚少。如果不了解刚刚提到的中文中的这类特点就很难把握汉英或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因此,那种企图总想回避母语,那种夸大所谓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的副作用的教法,通过多年的运作已被证明实效不大。
IV.汉语的“冗余性”(REDUNDANCY),通常表现为信息的重复——从汉语来讲这种重复是必要的,诸如在“一清二楚”“装腔作势”“分崩离析”“”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等这类结构或搭配相似的词语中,前一半的意思与后一半的意思大同小异或者说是重复的;若将两部分全译出来往往是不必要的,是冗赘的。张培基教授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比喻一个女子的无比美貌。如将原比喻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则译文必显得罗索,效果很差“;他认为将其译为”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 就不错了。在”等值翻译理论“看来,这个译文可能是不精确的,然而,它却得到了Native Speaker 认同。当然,如果时间或条件允许,再把这个成语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以补充说明也无妨(比如有学者认为”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蔷,”闭月“指貂婵,”羞花“指杨玉环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
中国人喜欢说“免贵姓张”“握手言和”“热烈欢迎”,对这类词语习以为常但“免贵”“握手”“热烈”等字样实则无必要译出,这种从抓住民族文化特点“大视角”来淡化或有意“模糊”化的译法往往更有魅力。多年前,笔者曾有幸驱车穿过美国20几个州的州界,“欢迎你到该州来”的标语,几乎千篇一律,在“欢迎”前边从不加个“热烈”的字样,如“Welcome to Arizona”;没有谁写“Warmly Welcome”……
V.汉语是“简短明确”的语言,又是节奏感极强的语言,成双成对的词语极多,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抑扬顿挫,极富音乐性。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单音节词的信息在输出时容易衰减,因此,小孩子叫母亲惯用重叠词“妈妈”的道理就不难解释了。
许渊冲教授说:“中文是比较艺术的文字,往往说一是二,说东指西,比较模糊,译成英文很难做到高度统一。”因此,他在批评有人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译成“Seek seek / Search search / Cold cold / Bare, bare”时说这“完全是生搬硬套、机械的死译原文的形式,三行之间没有语法上的联系。”而许老师的译文却不为这些叠字的形式所左右,有意舍弃了一些枝节性的东西(如重迭、排比或对仗等),突出了最本质的东西;他的译文
不同语言自身特点有所不同,其模糊性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汉语模糊性的某些表现形式也不同于英语:
I.作为非形态度语言的汉语无任何词形变化,同形异义的字或词太多,这就给不熟悉其模糊性的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困难。比如,在“家书”“国书”“文书”“秘书”“支书”“书记”等词中的“书”字与一般可译为“book”的“书”大相径庭;同时,中文由长于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概念,据统计,中国人关于“死”的说法就有50 余种,诸如“谢世”“溘世”“下世”“弃世”“卒”“殁”“安息”“长眠”“殉国”“殉职”“殉难”“捐驱”“圆寂”“示寂”“示灭”“驾崩”“山陵崩”“大薨”“大行”“登遐”“登仙”“见马克思”等等。汉语的这个特点只能使人进一步加深对词语非对应性和模糊性思维的认识和研究。
II.从结构上来看,汉语中,“无主”句居多。动作的施主往往“隐藏”起来。如“若能减价,比方说百分之三,可望成交。”(If you can reduce your price by, say, 3%, we can probably conclude the business.);“现报盘如下,以五天内复到为准。”(We are making the following offer,subject to your reply reaching here within five days.);“随函附上询价单一份。”(We are enclosing an inquiry note.这时,译者只能根据语或上下文来判定施主。另外,汉语有的结构式(patterns of structure)往往很难找到英文的对应结构(the correspondence of patterns),如“有”字句:“有多高?”“有二米高”“有她高”“有那么高”等等;学生看了这类句子会觉得无从着手。
III.汉语虚字或虚词(functional words)很多,其内涵很空灵,有时只有语法功能,其语义很模糊;而由这些虚字派生出来的词语,其内涵或外延的模糊性较为明显,如在“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中的“有所”与在“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句中的“有所”的含义就有所不同。英文没有这类跨层结构组合词语,汉译英时便觉得无章可循。
大学汉译英教学中的好多问题,往往不是来自英语本身,而是出自对自己母语的无知或知之甚少。如果不了解刚刚提到的中文中的这类特点就很难把握汉英或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因此,那种企图总想回避母语,那种夸大所谓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的副作用的教法,通过多年的运作已被证明实效不大。
IV.汉语的“冗余性”(REDUNDANCY),通常表现为信息的重复——从汉语来讲这种重复是必要的,诸如在“一清二楚”“装腔作势”“分崩离析”“”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等这类结构或搭配相似的词语中,前一半的意思与后一半的意思大同小异或者说是重复的;若将两部分全译出来往往是不必要的,是冗赘的。张培基教授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比喻一个女子的无比美貌。如将原比喻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则译文必显得罗索,效果很差“;他认为将其译为”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 就不错了。在”等值翻译理论“看来,这个译文可能是不精确的,然而,它却得到了Native Speaker 认同。当然,如果时间或条件允许,再把这个成语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以补充说明也无妨(比如有学者认为”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蔷,”闭月“指貂婵,”羞花“指杨玉环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
中国人喜欢说“免贵姓张”“握手言和”“热烈欢迎”,对这类词语习以为常但“免贵”“握手”“热烈”等字样实则无必要译出,这种从抓住民族文化特点“大视角”来淡化或有意“模糊”化的译法往往更有魅力。多年前,笔者曾有幸驱车穿过美国20几个州的州界,“欢迎你到该州来”的标语,几乎千篇一律,在“欢迎”前边从不加个“热烈”的字样,如“Welcome to Arizona”;没有谁写“Warmly Welcome”……
V.汉语是“简短明确”的语言,又是节奏感极强的语言,成双成对的词语极多,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抑扬顿挫,极富音乐性。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单音节词的信息在输出时容易衰减,因此,小孩子叫母亲惯用重叠词“妈妈”的道理就不难解释了。
许渊冲教授说:“中文是比较艺术的文字,往往说一是二,说东指西,比较模糊,译成英文很难做到高度统一。”因此,他在批评有人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译成“Seek seek / Search search / Cold cold / Bare, bare”时说这“完全是生搬硬套、机械的死译原文的形式,三行之间没有语法上的联系。”而许老师的译文却不为这些叠字的形式所左右,有意舍弃了一些枝节性的东西(如重迭、排比或对仗等),突出了最本质的东西;他的译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评论
- seme: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seme: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中国特色的汉语新词语英译刍议
2009-6-15 14:09:24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语言领域,反映这些变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大量新词语应...
- 英语委婉语的成因与应用
2009-6-12 15:40:23 - “委婉语是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示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也就是说,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根据会话礼貌原则,用含...
期刊征稿
- 第四届IEEE生物信息与生…
2009-6-30 19:42:01 -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IEEE生物医学工程协会(EMBS) 承办单位 开始日期 2010/06/18 结束日期 截稿日期 2009/1...
- 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
2009-6-30 19:35:58 - 基本信息主办单位: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 开始日期 2009/11/01结束日期 截稿日期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