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Jun. 16 2009    Cloudy    登陆 注册
    首页  

    话说中国科学院

       作者:古龙   2009-07-04
    回上一级栏目 打印本文 收藏此文 转发好友 写信给我们

    语际翻译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s://www.scientrans.com
    ∗本栏目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部分已经过本站编辑和整理,如有版权事宜请联系Email/MSN jesczhao@hotmail.com

    许多得了血吸虫病。科大也是那时搬出北京的。

      有文革前打下的基础,才有惯性推动以后一些项目。才有机会等待科学的春天重新出现。就不说具体哪些工作吧,从64年以后,对中国人在国内做科技的疑问是没有了。

      V. 科学院何处去?

      照说,人老了,不该多想什么前途,不过老人有的是时间思考,也不用患得患失,不用顾虑他人怎么对待自己的意见,也算发挥余热吧。

      科学院发展这么多年了,以后何处去?有两个问题可能是最重要的:科学院做什么?人才哪里来?

      科学院做什么?首要解决的是基础和应用的关系。最初,五、六十年代,科学院是围绕国家迫切军事和生产的急需。那时国家实力小,而且有事关国防的大事,科学院围绕迫切需要是理所应当,而且科学院是立了大功的。以后国防研究有好几个专门部门,核武器和导弹分别都有,卫星发射也有了大型的军民结合的公司。其它和生产有关的部门,也都逐渐分出去。很多本来就是开发性质的研究,也就慢慢不在科学院,而到生产部门去了,比如计算机所开发部分到联想公司,一些光学机械制造工艺也不在科学院。

      但是科学院从技术为主改向科学为主是漫长、有时还是痛苦的过程。早在73年,江青抓样板戏要用彩色胶片,就要求科学院新成立的感光化学研究所要研制彩色胶片。武衡就认为这样的工作不是科学院的正业,说科学院搞胶片是“名不正、言不顺”。江青很恼火武衡,把他赶下了台,武衡用的那句话是孔子的,74年“批林批孔”运动一来,正好说武衡是“孔老二的徒子徒孙”,本来四人帮的批孔也影射周总理,武衡是周总理派到科学院的,批武衡就是批孔,在科学院有双重含意。

      最早慎重提出科学院要做基础研究,还是周总理。72年这一年,周总理三番五次给部门领导、国内科学家和海外来访美籍华裔科学家提出中国要搞基础研究,而且明确指示生产部门以实际为主、可以搞理论,而科学院要以基础理论为主,也要结合实际。这个方针提出是周总理和杨振宁谈话引起的,但是仔细观察,就能体会到总理当时已经发现科学院五十年代模式到七十年代就不能沿用以前任务带研究的模式了。当时周总理就要求落实基础理论和基础科学。建高能所、接管兰州近代物理所、搞加速器等基础研究相关项目,就是那时开始。

      方毅时代也提出科学院要“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但是,以后中央精神是科学院应该以应用研究为主。到赵紫阳时代,中央领导重视经济发展,科学院要求“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但是,国民经济不象国防需要,主战场又没有给科学院提出很多什么急切的任务,科学院就彷徨。李鹏时代,科研经费慢慢增加,朱镕基时代,知识创新计划算是特别提高了科学院的经费。到2002年,路甬祥明确把基础研究作为科学院首要任务,也要关键技术。这才重新回到周总理72年就在调整的科学院目标。

      许多人低估了学工科的路甬祥对科学院的贡献。他给科学院带来了观念更新。路甬祥大胆提出科学院着重基础研究,为“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是面对我国已经不需要科学院做生产部门的开发研制车间的现实,也是顺应国际潮流,提出了科学院对社会长期的贡献目标。所以路甬祥是有思想的领导,而不是简单的行动家。提出方针,能不能坚持下去?现在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外界责难做基础研究的人不多。经济总有循环波动,经济下坡的时候,外界批评科学院做基础研究就必然要增加,那时能不能坚持?能不能建立机制保证科学院不给波动所破坏?这些都是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人才从哪里来?科学院在外要和西方国家竞争人才,对内要和高校等竞争人才。这两个竞争就决定了科学院在世界上的地位、在中国的地位。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周总理开始也是很着急要科技人才。一批是国民党时期留下的。那时科技界除了少数人去台湾,多数是向往新中国,留下了。从海外也是吸引了一批很强的人。周总理让人带信到海外的就有好一些。主席、总理经常和科学家露面也是要感召科学家回国。那时招来了蛮多人。留苏的一批,到六十年代也可以用了。以后荒废了一代。80 年代左右开始读大学的人,到90年代可以用的时候,许多最好的却不在国内。这是和五、六十年代很不同的。那时候,除了少数几个以外,多数最优秀的专业人才都在中国,而且那时只要对知识分子政治待遇好一点、客气一点,吸引人才成本不高、效益很大。现在才知道,那时外国对海外华裔还有歧视,很多人都是学生,在海外的前途并不稳定。现在竞争人才可是成本高,吸引留学生回国恐怕政治的影响很小,而经济的、生活的影响很大。在我们那几代,爱国是很强烈的感情,有几个人不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现在恐怕爱国口号没有什么作用,我就没有看到多少留学生谈爱国,还看到过留学生笑话“爱国”题材。

      有一个可能就是不用吸引海外人才。但是人才最好的都输送给美国,那我们国家不是永远要吃亏吗?

      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数学和理论物理,现在我国的条件和美国差别不大,工资、工作的硬件都能和美国媲美。而且中国人数学、理论从小就好的多。但是目前回国的不多,也许是要争取的重点。数学的田刚、夏志宏、林芳华都回国访问合作,科学院和高校竞争他们,目前还不清楚哪边有优势。田刚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后,去科学院时间没有特别增加,也许和丘成桐在科学院办了晨兴中心有影响。也许必须加强和夏志宏、林芳华、还有侯一钊、舒其望等数学家联系,看能否争取他们多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冯康奖发给过侯一钊,不过他去科学院还不是很多,可以争取。目前,田刚、鄂维南都去北大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佘振苏,是学科交叉特别有专长的人材。他以前用数学做流体力学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评论
    seme: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seme: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世界著名实验室简介
    2009-6-30 16:26:13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
    话说中国科学院
    2009-6-30 15:35:01
    人年纪大了,喜欢起回忆。不过又怕不准确,所以从来不敢写。但是失传好像又可惜。反正不是正史,勉力为之写个“话说”吧,力争比演义好点。不过用词比较矛盾,有时想尽量用当时的词语,又怕现在青年听不懂,有时自己也给新词语改造过来了,但是又改造的不完全(“旧的思想根深蒂固...
    期刊征稿
    第四届IEEE生物信息与生…
    2009-6-30 19:42:01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IEEE生物医学工程协会(EMBS) 承办单位  开始日期 2010/06/18 结束日期  截稿日期 2009/1...
    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
    2009-6-30 19:35:58
    基本信息主办单位: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 开始日期 2009/11/01结束日期 截稿日期 2009...

    Dr.Rob,资深译审
    翻译问题?英语问题?请  me!

    • 问: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答: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问: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答: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问: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 答: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