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翻译成长最新
热点
- 基于新闻学角度的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艺术
2010-1-16 - 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及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练的文字。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新闻大为生...
- 讨论听译时差与同声传译过程中各种因素
2010-1-16 - 影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质量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环境、会议主题、事先...
- 谈诗歌翻译异化法与归化法
2010-1-16 - 诗歌翻译异化法与归化法之争 1813 年 ,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曾提出 ,...
本周最高点击
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对比
编辑:语际翻译 2009-12-28 转载请注明来自 语际翻译公司 http://www.scientrans.com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人们在掌握母语后获得二语的过程和规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兴起于上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 其标志为中介语理论的提出, 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 各种理论和学说不断更新, 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科学化和多样化。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在中国开始起步, 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已经历可20 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重新审视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不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门学科性质的认识, 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分析和决策语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具有重大现实指导和启发意义。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回顾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为二语习得研究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盛行于20 世纪中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的过程, 语言行为是由“刺激———反应”构成的。这种理论强调, 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 而不是一种思维现象, 语言的发展被描述成一系列习惯的养成。同期对语言学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结构主义语言学, 这一语言学流派认为, 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层次的, 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 语言学应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催生了影响深远的对比分析学说。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Fries(1945)最早从理论上提出将对比分析应用于教学, 主张应在对学习者的母语和所学外语进行科学对比和仔细比较的基础上编写教材。一般认为, Lado 的《跨文化语言学》( 1957) 是第一部探讨具体的对比分析方法的著作。Lado把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于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 认为通过对比两种结构的异同可以预测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难点。根据Lado 的对比分析假设, 母语与目的语相似的地方容易产生正迁移, 而负迁移往往来自于两种语言的差异,差异越大, 干扰也越大。Lado 提出的理论被后人称为强式的对比分析假设。Lee (1968)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假设, 他甚至认为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主要甚至全部来自于母语的干扰。但是在70 年代初, 对比分析遭到激烈的批评。一种批评来自对对比分析的预测能力的怀疑; 另一种批评涉及两种语言对比的可行性问题; 此外, 还有来自教学实践的批评。归结起来, 对比分析的理论危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1) 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心灵学派认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借助实验室条件下的动物的学习行为来解释人类在自然条件下的语言学习是毫无意义。“刺激——— 反应”的理论无法解释人类语言学习的复杂性, 模仿与强化的概念也无法说明人类语言学的创造性。( 2) 对比分析的两个虚假命题。根据对比分析的强式说, 二语学习者产生的错误完全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预测。由此推论, 语言的差异等于学习的难点, 学习的难点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错误(error)。问题是, 语言的差异是语言学上的概念, 学习的难点则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学习的难点无法直接从两种语言差异的程度来推测。教学实践也证明, 依据对比分析确认的难点事实上并不完全导致错误的产生。( 3) 分类范畴的普遍性问题。两种语言的对比涉及作为对比基础的范畴的普遍性问题, 但是, 试图寻求两种语言系统分类范畴的一致性, 抑或是表层结构的普遍一致性都是不现实的。即使是表层结构看起来对等的两个句子, 其交际功能也很难一致。因此, 系统的对比面临分类范畴不一致的问题。失去对比范畴的一性, 科学恰当的或者说有意义的对比便无从谈起。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存在的致命弱点,如果归结为一句话, 那就是, 人们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由于对比分析难以预测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犯的错误, 60 年代后期至70 年代初人们便把研究兴趣和重点转移到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错误本身的分析。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特征, 错误分析使人们将视线从避免错误转移到研究错误上来, 从而为研究二语习得学习过程提供了一种更直截、更有效的方法。语言错误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受母语影响造成的错误, 另一类则是二语习得者不受母语影响而出现的错误。这两类错误还可分为: 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偶然的和随机性错误(mistakes) 和反映学习者过渡性语言能力但具有规律性的错误(error)。对教师来说, 错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 错误分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错误分析可以使教师了解学习者已经具有的语言水平, 从而推断学习者还必须学哪些内容。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了解语言到底是如何学会的,如学习者所使用过的学习策略和程序等。这些错误业可被学习者用作验证某些假设的手段( Corder 1967) 。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论不可译性—理论反思与个案分析
2009-12-28 - 理论反思 a. 先验与经验 面对翻译研究,我们可以提出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两种不同的方法,最后又将呈现出两种虽可互补但性质迥异的成果。 问题之一:如何在句段层面尽善尽美地完成两种语言之间的话语转换?问题之二:一切翻译如何是可能的或者不可能的?第一个问题关注翻译行为本身 (translation performance...
- 译事未竟路—修订《和合本圣经》的崎岖历…
2009-12-28 - 基督教(新教)在华的传播与其圣典——圣经的汉译是密不可分的。1807年,首位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一到中国,就着手翻译圣经。此后一个多世纪里,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圣经译本,其中最杰出的就是由十多位传教士耗时30年翻译的《国语(官话)和合译本》(现在通称《和合本》)。该译本采用当时通行的“官话”(即后来的白话文)翻译,易读易懂,在“信、达、雅”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
- 英汉表达差异—英语写作中的拦路虎
2010-1-4 - 有位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了两位二十岁左右西班牙小伙子和中国小伙子,让他们在同一时间内用英语写同一篇作文,结果,西班牙小伙子潇潇洒洒地写了五百多字,意思表达基本明...
- 听季羡林先生谈翻译
2010-1-4 - 季羡林先生去年当选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之后,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曾去函就翻译工作中的某些问题向季老请教,季老在医院中认真做了答复。现将两人对话的内容,摘要予以刊...
- 专业论文翻译之英文格式规范
2010-1-4 - 各位我又来了,今天给大家说说专业论文翻译……专业论文翻译之英文格式规范,相信有很多的英文高手,如果对我的专业论文翻译有点不满或者对专业论文翻译有什么需求随时可以给我留着...
- 论文翻译之简单提纲举例
2010-1-4 - 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序论(Prodromes) 本论(The theory) a. 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
- 专业论文翻译之标题翻译技巧
2010-1-4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论文翻译的标题是作者给读者发出的“请柬”。如果标题无吸引读者的信息,或者写得不容易理解,就会失去读者。因此,要写好一个内容准确、清楚、文字凝炼且吸引...
专业领域导览